Quantum Efficiency

量子效率测量系统:原理、结构、应用及核心特性全解析

量子效率(Quantum Efficiency, QE)是评估光电器件核心性能的关键指标,定义为器件每吸收一个入射光子后产生有效电子(或光子)的比率,直接反映光电转换的本质效率。量子效率测量系统通过精准的光学与电学协同测量,定量分析这一指标,为光电器件的研发、生产质控及性能优化提供核心数据支撑,已成为光电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测试设备。

一、核心概念与分类

量子效率测量的核心是区分 “外量子效率(EQE)” 与 “内量子效率(IQE)”,二者从不同维度反映器件性能:
  • 外量子效率(EQE):衡量器件对外部入射光源的整体响应能力,计算方式为 “输出有效电子数 / 入射到器件表面的总光子数 ×100%”,受材料光吸收效率、电子分离效率等多重因素影响,是器件实际应用中的核心评估指标。
  • 内量子效率(IQE):反映材料本身的光电转换潜能,计算方式为 “输出有效电子数 / 器件实际吸收的光子数 ×100%”,排除了光反射、透射等表面损耗的影响,主要用于材料研发阶段的性能瓶颈定位。
实际测试中,系统可通过 EQE 与光吸收效率的关联计算,反向推导 IQE,为不同场景的性能分析提供支持。

二、系统核心结构与工作原理

量子效率测量系统由多个高精度模块协同组成,核心结构及工作逻辑如下:

1. 核心组成模块

  • 光源模块:系统的 “光信号源”,需提供稳定、宽光谱的入射光,常见类型包括 150W 氙灯(覆盖 300-2500nm 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)、30W 氘灯(延伸 185-400nm 紫外波段),部分高端系统支持多光源自动切换,实现全波段覆盖测试。光源需满足功率稳定性高、波长可调的要求,确保入射光子数的精准可控。
  • 光谱分光模块:通常由光谱仪构成,负责将宽光谱光源分解为单色光,根据测试需求精准筛选特定波长的光子照射样品。其分辨率直接决定波长测试精度,需匹配被测器件的光谱响应特性(如光伏器件需覆盖 300-1100nm 主流响应波段)。
  • 样品测试模块:含样品夹具、探针台等组件,用于固定被测器件并建立电学连接。夹具设计需满足多场景需求,例如 3M 测试夹适用于燃料敏化电池、气体密封样品台支持特殊环境测试,探针组件则需具备高精度定位能力(调节精度可达 0.7μm),确保电极接触的稳定性与可靠性。部分系统支持透射 / 反射模式切换,可实现不同入射方向的测试。
  • 信号检测模块:核心为高灵敏度探测器与信号放大器,用于捕捉器件产生的微弱电流 / 电压信号。例如直流模式下分辨率可达 0.1fA,交流模式灵敏度覆盖 2nV-1V,同时需抑制暗电流(最低可达 1pA)和外界干扰,确保信号检测的精准度。
  • 控制与数据分析模块:由计算机硬件与专用软件组成,负责协调各模块协同工作(如光源切换、波长扫描、模式切换),并通过算法处理原始数据,自动计算量子效率值并生成 QE 光谱曲线。高端系统支持一键式操作,大幅提升测试效率。

2. 工作原理

  1. 光源模块发出宽光谱光,经光谱仪分光后得到特定波长的单色光,精准照射到被测样品表面;
  2. 样品吸收光子后产生电子 - 空穴对,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(或光电压);
  3. 信号检测模块捕捉微弱光信号,经放大后转换为可测量的电信号;
  4. 控制系统记录入射光子数(通过标准探测器标定)与输出电信号强度,通过公式 “量子效率 = 有效电子数 / 入射光子数 ×100%” 计算 QE 值;
  5. 重复不同波长的测试流程,生成全波段量子效率光谱曲线,完成器件性能的全面评估。

三、主流技术参数与选型要点

1. 核心技术参数

  • 光谱测试范围:常规 300-1100nm,可扩展至 200-2500nm(紫外至近红外);
  • 测量精度:≤0.5%(信号充足条件下),不同波段重复性差异(如 400-590nm 优于 0.2%,990-1100nm 优于 0.6%);
  • 测试模式:支持交流(AC)/ 直流(DC)双模式自动切换,AC 模式可滤除直流干扰,DC 模式适用于强信号测试;
  • 电学性能:电压输出范围(最大 200V)、电流量程(1nA-1A)、暗电流水平(1pA-1nA);
  • 自动化程度:一键式操作、多模式自动切换、批量测试能力;
  • 环境适应性:是否支持真空、低温、气体循环等特殊测试条件。

2. 选型参考

不同应用场景对系统参数的需求差异显著,例如:
  • 科研场景(高校 / 研究所):需优先选择宽光谱范围、高测试精度、支持自定义测试条件的系统(如 SCS1000-DC-E,双通道设计适配多样品并行测试);
  • 生产质控场景:需侧重自动化效率、批量测试能力和稳定性,可选择操作简便、体积紧凑的一体化系统(如带移动滚轮的 SCS1000 系列);
  • 特殊器件测试(如量子点、红外探测器):需匹配专项参数,如近红外扩展范围、低暗电流探测器、气体密封样品台等。

四、核心应用领域

量子效率测量系统的应用已渗透到光电领域全产业链,核心场景包括:

1. 光伏领域

  • 研发阶段:分析不同波段 QE 差异,定位性能瓶颈(如近红外 QE 低可能源于材料光吸收不足),优化电池结构设计;
  • 生产阶段:批量检测 QE 一致性,筛选隐裂、电极缺陷等问题产品;
  • 特殊场景:适配钙钛矿、叠层电池等新型器件的测试需求,验证光谱利用能力。

2. 图像传感器领域

  • 优化弱光灵敏度:通过 QE 曲线指导像素结构设计(如调整光电二极管厚度),提升 CMOS/CCD 传感器的弱光成像效果;
  • 色彩校准:匹配彩色滤光片特性,避免成像偏色;
  • 特种传感器:重点测试近红外波段(700-1100nm)QE,保障红外成像性能。

3. 发光器件领域(LED/OLED/Micro-LED)

  • 研发阶段:分析 EQE - 电流曲线,解决效率滚降问题;
  • 生产分级:依据 EQE 值划分产品等级(高 EQE 用于高端显示屏,低 EQE 用于普通照明);
  • 均匀性测试:保障显示屏无暗点,提升显示效果。

4. 光通信领域

  • 光电探测器:测试 850nm/1310nm/1550nm 通信波段 QE,QE 越高则信号传输距离越远;
  • 激光二极管:测量 IQE,避免功耗升高与发热问题,保障设备稳定性。

5. 新兴领域

  • 量子点器件:通过 QE 测试验证量子限制效应;
  • 生物医学探测器:测试特定荧光波长 QE,确保微弱生物信号的捕捉能力;
  • 空间探测器件:模拟低温真空环境测试 QE,保障极端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。

五、技术发展趋势

  1. 高自动化与集成化:一体化设计减少空间占用,一键式操作与批量测试功能提升效率,适配生产流水线需求;
  2. 高精度与高灵敏度:通过优化探测器性能、抑制干扰信号,进一步降低检测下限(如 EQE 测试极限可达 10⁻⁶);
  3. 多场景适配能力:扩展光谱范围至深紫外 / 中红外,支持真空、低温、气体氛围等特殊环境测试,满足新型器件研发需求;
  4. 智能化数据分析:结合 AI 算法实现 QE 曲线的自动分析,快速定位性能瓶颈,为研发提供决策支持;
  5. 小型化与便携化:部分产品引入移动滚轮设计,提升设备灵活性,适配不同实验室或生产场地的使用需求。
量子效率测量系统作为光电领域的 “性能标尺”,其精度与功能直接影响器件研发的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可靠性。随着光电技术向新型材料、极端应用场景拓展,系统将持续向高灵敏度、多维度测试、智能化分析方向演进,为行业创新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。
View as Grid List
Sort by
Display per page

IPCE-R量子效率测试系统

IPCE-R量子效率测试系统是根据IEC 60904-8所设计与研发制造的一款从事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研发、提高其材料能隙的检测工具。采用非破坏性的检测技术,可以直接量测电池样品,量测时不需要真空环境。另外,其绝佳的讯噪比与高分辨率的讯号撷取能力,可提供快速与准确的量测结果。一体式设计,操作简单、高性价比与卓越的技术支持,IPCE-R也可依客户需求与手套箱进行整合,适用于各式太阳能电池与光电探测器的研究。
0.000 (CNY)